更多>健康>恢复

63岁男性运动后胸痛确诊不稳定型心绞痛,介入与药物联合治疗助康复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一位63岁老年男性患者,近半年在运动锻炼时频繁出现胸前区疼痛,伴随心慌、乏力、胸闷等症状,休息后可短暂缓解,但再次活动后症状复发。经心电图检查提示心肌缺血,进一步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冠状动脉存在严重狭窄。通过微创支架植入术联合药物治疗后,患者症状完全缓解,恢复正常生活和运动能力。

【基本信息】男,63岁

【疾病类型】不稳定型心绞痛

【就诊医院】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8医院

【就诊时间】2022年2月

【治疗方案】微创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药物治疗(瑞舒伐他汀钙片+阿司匹林肠溶片+替格瑞洛片+尼可地尔片)

【治疗周期】住院5天,术后1个月复查

【治疗效果】术后症状未再发作,日常生活和运动不受限制

一、初诊情况

患者近半年来在进行日常锻炼时,如快走、爬楼梯等,频繁出现胸前区疼痛,伴有心慌、乏力和胸闷感。停止活动并静坐休息5-6分钟后症状可缓解,但再次运动时症状又会重复出现。期间曾自行含服速效救心丸,也曾在社区医院检查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并口服复方丹参片等药物,但效果不理想。患者因症状反复发作,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遂前往医院门诊就诊。

二、检查与诊断

医生对其进行详细问诊和体格检查后,初步怀疑为冠心病心绞痛类型。随后安排静息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广泛性心肌缺血表现。为进一步明确病因,医生建议住院并完善相关检查,包括胸部X光、心肌酶谱、血糖、血脂及心脏彩超等。检查结果均未见明显禁忌证,随即行冠状动脉造影术。

三、手术治疗过程

造影结果显示冠状动脉前降支存在严重狭窄病变,血流受限明显,属于高风险病变类型,随时可能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医生将病情风险告知患者家属,在获得同意后,实施微创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术后患者自觉胸闷、胸痛症状明显缓解,心前区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术后当天即可自行返回病房,未再出现心绞痛症状。

四、术后恢复与随访

术后第二天患者病情稳定,无任何不适,顺利出院,住院共5天。医生叮嘱患者出院后需坚持服用瑞舒伐他汀钙片、阿司匹林肠溶片、替格瑞洛片及尼可地尔片等药物,并于术后1个月来院复查。复查结果显示心电图、心肌酶谱及心脏彩超均正常,未发现任何后遗症,患者日常生活和运动锻炼恢复正常,情绪状态也明显改善。

五、康复建议与注意事项

虽然患者目前恢复良好,但仍需注意以下几点以预防疾病复发:

1、植入冠脉支架并不代表治疗结束,需长期坚持服用抗血小板、降脂、扩血管等药物;

2、冠心病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吸烟、饮酒等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应积极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水平;

3、建议定期到医院复查,与主治医生保持沟通,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六、医生总结与临床启示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冠心病中较为严重的一种类型,常因冠状动脉内斑块脱落或严重狭窄导致心肌供血不足。本例患者表现为运动诱发的胸痛、压迫感、胸闷等症状,休息后可缓解,具有典型心绞痛特征。一旦确诊,应及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病变部位,尽早行支架植入术,防止进展为心肌梗死,保障心脏健康。

嗯哼2025-07-19 11:58:48
评论(0)
评论前需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