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健康>恢复

老年患者反复胸痛,警惕不稳定性心绞痛作祟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一位67岁女性患者近一周出现阵发性胸闷、胸痛,症状在两天内明显加重,尤其在体力劳动或情绪波动后更为明显,甚至夜间睡眠时也会发作。经过住院治疗并优化药物方案,结合生活方式调整,患者症状明显缓解。医生建议进一步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但患者及家属拒绝,最终通过强化药物治疗,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基本信息:女性,67岁

疾病类型:不稳定性心绞痛

就诊医院:哈尔滨市第一医院

就诊时间:2022年5月

治疗方案:药物治疗(包括低分子量肝素钠注射液、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阿司匹林肠溶片、瑞舒伐他汀钙片、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培哚普利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依折麦布片、单硝酸异山梨酯片)

治疗周期:住院治疗7天,建议门诊随访3-6个月

治疗效果:症状显著缓解,各项指标逐步改善,规律服药后胸闷、胸痛发作频率明显减少。

一、初诊情况

一位老年女性患者由家属陪同入院,既往未系统体检,近期出现反复胸闷、胸痛,症状持续时间由3-5分钟逐渐延长至20分钟,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效果不佳。冠脉CT显示左主干-左前降支存在混合斑块导致重度狭窄,回旋支中度狭窄,右冠状动脉轻度狭窄。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ST-T改变。患者有10年高血压病史,口服氨氯地平控制血压在150/90mmHg左右,静息心率约90次/分。平日无吸烟饮酒习惯,但有二手烟暴露,饮食基本低盐低脂。

二、治疗过程

入院后初步诊断为不稳定性心绞痛,立即给予低分子量肝素钠抗凝治疗,并静脉使用硝酸异山梨酯缓解心肌缺血症状。心电图监测未见动态变化,心梗三项检查阴性。随后开始口服阿司匹林、瑞舒伐他汀、美托洛尔等药物,并根据血压调整用药方案,将降压药物更换为培哚普利片。患者及家属拒绝行冠脉造影检查,因此选择冠脉CT评估病情,结果显示左主干-前降支严重狭窄,遂加用氯吡格雷进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同时,因低密度脂蛋白高达4.7mmol/L,加服依折麦布片以强化降脂治疗。症状缓解后,静脉药物改为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片维持治疗。

三、治疗成效

经过一周的住院治疗及生活方式干预,患者的胸闷、胸痛症状明显缓解。虽然在剧烈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仍有轻微不适,但整体情况明显好转。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心率维持在60次/分左右,低密度脂蛋白降至1.4mmol/L以下。复查心电图显示心肌缺血情况有所改善,准予出院,并建议按时服药,定期门诊随访,同时建议尽早接受冠脉介入治疗以降低猝死风险。

四、生活与用药注意事项

不稳定性心绞痛属于高危心血管疾病,患者必须坚持规律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和他汀类降脂药,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瑞舒伐他汀等。同时要注意控制血压、心率,避免情绪波动和过度劳累。饮食上应保持低盐低脂,多吃蔬菜水果,避免暴饮暴食。建议每3-6个月定期复查,将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在1.4mmol/L以下,并尽快评估是否需要介入手术治疗。

五、临床反思与建议

不稳定性心绞痛是介于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危险状态,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早期行冠脉造影有助于明确病变程度,及时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本例患者存在高血压、高血脂、二手烟暴露等多种高危因素,提示老年人群应加强体检意识,积极控制基础疾病,预防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不愿醒来的梦2025-07-19 12:00:32
评论(0)
评论前需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