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健康>恢复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什么病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冠心病中较为严重的一种心绞痛类型,通常由冠状动脉出现狭窄或部分闭塞引发,导致心肌供血不足,从而引起胸部不适或疼痛。与稳定型心绞痛相比,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作更为频繁、剧烈,且不易预测,可能在休息状态下也会发生。

根据临床表现和发病特点,不稳定型心绞痛可分为三种类型:静息型心绞痛、初发型心绞痛以及恶化型心绞痛。静息型心绞痛通常发生在患者休息时,与体力活动无关;初发型心绞痛是指近期首次出现的心绞痛症状;恶化型心绞痛则是指原本稳定的心绞痛突然加重,发作频率和强度都明显增加。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典型症状表现为胸骨后压榨感、紧缩感或钝痛,有时会被描述为沉重或烧灼样感觉。疼痛可能向左肩、左上肢、背部、颈部甚至下颌放射,常伴有胸闷、气短、心悸、出汗等症状。与稳定型心绞痛不同的是,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时间较长,通常持续15至30分钟,且含服硝酸甘油或速效救心丸的效果不佳,有时甚至无法缓解症状。

诱发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因素包括剧烈运动、情绪波动、寒冷刺激、饱食后立即活动等。此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等也是诱发该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对于有心血管疾病高风险人群来说,及时识别并避免诱因,有助于预防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

若出现持续性胸痛或症状加重,应立即就医,以排除急性心肌梗死等严重心血管事件。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心血管疾病中的高风险状态,若不及时治疗,可能迅速进展为心肌梗死甚至猝死,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评论(0)
评论前需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