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的定义与防治知识解析
冠心病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导致其供血能力与心肌实际需求之间出现不平衡,从而造成心肌组织的损伤。这种疾病在中年人群中尤为常见,大约从40岁开始发病率明显上升,且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
引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因素多种多样。其中,年龄增长和家族遗传属于不可控因素,而高血压、高血脂、超重、肥胖、长期吸烟等则是可以通过生活方式调整进行干预的可控因素。此外,缺乏运动、饮食不健康、精神压力过大等也可能间接诱发该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典型症状表现为胸痛,通常位于胸腔中央,具有压榨感或紧缩感,并可能放射至颈部、下颌、手臂、背部以及上腹部。患者还可能出现头晕、呼吸困难、大量出汗、发冷、恶心甚至昏厥等伴随症状。在病情严重的情况下,可能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危及生命。
在治疗方面,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具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富马酸比索洛尔片等药物,以达到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心肌供血、降低心脏负担等目的。这些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
当患者出现持续性胸痛或明显不适时,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在日常生活中,应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如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的饮食结构、适量运动、规律作息、保持良好心态等,有助于降低患病风险。
预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应从改善生活方式做起。定期体检、监测血压、血脂、血糖水平,及时发现并控制高危因素是预防该病的关键。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理健康,也有助于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保护心脏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