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健康>恢复

冠心病的定义及其发病机制解析

冠心病的全称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而导致的心脏疾病。该病的主要病因是冠状动脉内壁逐渐形成粥样斑块,这些斑块主要由脂肪、胆固醇和其他物质组成,随着时间的推移,斑块不断积累,导致血管壁变硬、弹性下降,最终造成血管腔狭窄。

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直接影响病情发展,当狭窄程度达到50%及以上时,患者在进行体力活动时,心脏对氧气的需求增加,但由于血流受限,心肌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氧气供应,从而引发心肌缺血的症状,典型表现为心绞痛。心绞痛通常表现为胸部压迫感、闷痛或不适,可能放射至左臂、颈部或下颌。

严重冠心病可能引发急性心肌梗死,尤其是在粥样斑块破裂并形成血栓的情况下,血流可能被完全阻断,导致部分心肌组织因长时间缺血而坏死。这种情况具有极高的危险性,若不及时救治,可能危及生命。

冠心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尤其是40岁以上的男性和绝经后的女性。此外,高脂血症是诱发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其他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肥胖以及家族遗传史也都会显著增加患病风险。

因此,了解冠心病的发病机制和相关危险因素,对于早期预防和干预具有重要意义。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以及控制血脂水平,是降低冠心病发生率的关键措施。

春太阳2025-07-20 10:24:40
评论(0)
评论前需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