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综合治疗策略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干预两个方面,同时强调长期管理和危险因素控制,以降低复发风险,改善患者预后。
1、药物治疗是基础,需长期坚持
一旦确诊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应立即启动抗血小板治疗,通常采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具体药物的选择需根据患者病情和医生判断决定。若患者后续接受介入治疗,如支架植入,则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需持续一年;若未接受介入治疗,也应至少维持三个月。
与此同时,患者还需长期服用他汀类降脂药物,以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控制在1.8mmol/L以下。对于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疾病的患者,要积极控制相关危险因素,并劝导吸烟患者彻底戒烟。
在症状控制方面,若患者出现心绞痛,可使用硝酸酯类药物如单硝酸异山梨酯进行缓解,也可联合使用曲美他嗪等改善心肌代谢的药物以减轻症状。
2、手术治疗根据病情评估决定
对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通常会在病情稳定后择期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明确血管病变情况。若发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超过75%,则可考虑介入治疗,如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
对于病变复杂、累及多支血管的患者,可能需要植入多个支架,此时若介入治疗风险较高或效果不佳,可考虑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以恢复心肌供血,改善长期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总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治疗是一个综合管理过程,需结合药物、手术及生活方式干预等多种手段,患者应定期随访,遵医嘱调整治疗方案,以实现最佳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