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发生缺血需要多久才会造成损伤
心肌细胞对缺血非常敏感,若持续缺血超过20-30分钟,就可能引发心肌细胞坏死,进而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这种情况下,心肌组织因长时间缺乏血液供应,导致细胞代谢障碍,最终出现不可逆的损伤。与之相对的是心绞痛,它通常是由于短暂性心肌缺血引起,持续时间多为几分钟到十几分钟,此时心肌细胞尚未发生坏死,血液供应恢复后症状通常也会随之缓解。
心肌梗死和心绞痛的核心区别在于是否发生了心肌细胞的坏死以及心肌酶和肌钙蛋白是否释放入血。在心肌梗死中,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坏死的范围和程度会逐渐增加,血液中心肌损伤标志物如肌酸激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以及高敏肌钙蛋白(cTnI、cTnT)会出现明显升高。
因此,对于疑似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及时识别症状并尽快就医是救治成功的关键。典型的症状包括持续性的胸痛、胸闷、气促、冷汗、恶心等,尤其是对于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础疾病的中老年人群,更应提高警惕。
公众应增强对胸痛症状的认知,一旦出现持续超过15分钟以上的胸痛,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寻求专业医疗帮助。早期开通堵塞的冠状动脉,可以最大程度挽救心肌,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