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的护理要点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突然阻塞,导致心肌组织出现缺血、缺氧状态,最终引发心肌坏死的一种严重心血管疾病。患者通常会表现出持续性胸痛,且常规药物难以缓解,同时伴有大量出汗、濒死感,严重者甚至可能发生休克。因此,在发病后的“黄金6小时”内实施溶栓治疗至关重要,有助于恢复心肌供血,降低死亡风险。
溶栓后护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进行持续的心电监护。通过心电监护设备,医护人员可以实时掌握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以及呼吸频率等关键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心律失常或其他异常情况,从而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其次,要密切观察穿刺部位的恢复情况。溶栓治疗常通过静脉途径进行,穿刺点可能会出现出血或局部血肿,护理人员应定时检查并做好伤口护理,防止感染,同时根据医嘱进行换药处理。
药物治疗方面,应给予扩冠和抗凝药物支持,如阿司匹林用于抗血小板聚集,硝酸酯类药物可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在用药过程中,必须严密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如出血倾向、过敏症状等,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调整剂量或停药,并向主治医生汇报。
此外,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患者在经历急性事件后往往存在焦虑、恐惧等情绪,护理人员应给予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指导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后续康复打下基础。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的护理工作应全面、细致,涵盖生命体征监测、局部护理、药物管理及心理支持等多个方面,以确保患者安全度过急性期,促进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