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常伴随哪些心律失常及应对措施
心肌梗死(简称心梗)患者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是室性心律失常,其中包括室性期前收缩、短暂的室性心动过速以及室颤等。这些心律失常可能会导致患者病情迅速恶化,甚至危及生命。此外,房室传导阻滞和束支传导阻滞也较为常见,尤其是新出现的左束支传导阻滞,对于心梗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除了心律失常之外,心梗的典型临床表现还包括胸痛,通常位于心前区或胸骨后部,即使在休息状态下也可能发作。疼痛程度较为剧烈,常伴有胸闷、压迫感、大量出汗以及濒死感。疼痛还可能向左上臂、左手、左侧肩胛区域放射。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甚至伴随发热和白细胞升高等全身反应。
当心梗影响范围较广,或患者本身存在基础心脏疾病时,可能会迅速发展为心源性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其临床表现为低血压、休克状态以及呼吸困难等症状。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尽快完成心电图检查及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尤其是肌钙蛋白水平的测定。在必要情况下,还需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以帮助明确诊断。
确诊心梗后,应立即让患者停止一切体力活动,保持安静休息,并给予吸氧和持续心电监测。同时,应尽快给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进行治疗,并辅以抗凝治疗。最关键的是要尽早实施再灌注治疗,可通过静脉溶栓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来恢复心肌的血液供应,从而挽救濒死心肌,降低死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