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健康>恢复

什么叫心律失常,有哪些常见类型?

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通常指的是心脏跳动的节律或频率出现异常。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心跳频率在每分钟60到100次之间,且节律规整。当心跳过快、过慢或节律不规则时,就可能被诊断为心律失常。这种疾病可能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根据临床表现和心电图特征,心律失常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快速性心律失常:这是指心跳明显加快的一类心律失常。常见类型包括心房颤动(房颤)、心房扑动(房扑)、房性心动过速(房速)、房性早搏、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等。其中室上速又可分为由房室旁路介导的室上速和由心房与二尖瓣环传导异常引起的心动过速。此外,还有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和室性早搏等,这类心律失常可能引发严重的心脏问题。

2、缓慢性心律失常:这类心律失常表现为心跳过慢,通常低于每分钟60次,严重时甚至低于30次/分钟。例如窦性心动过缓,若症状明显或心率极低,可能需要植入心脏起搏器进行治疗。此外,房室传导阻滞也是常见类型之一,指的是心房的电信号无法正常传导至心室,导致心跳减慢或中断。

了解心律失常的类型有助于早期识别和治疗,如有心悸、胸闷、头晕、晕厥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并进行心电图等相关检查。

平凡的世界2025-07-21 07:01:07
评论(0)
评论前需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