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健康>恢复

室性心律失常的定义与分类解析

正常的心率由心脏的窦房结发出电信号控制,通常在每分钟60到100次之间,节律均匀,这种心律被称为窦性心律。当窦房结的电信号出现异常,或者电信号起源于窦房结以外的部位,同时伴有传导速度异常、传导阻滞或异常通路传导,就会导致心跳频率或节律发生紊乱,这种情况统称为心律失常。根据电信号起源部位的不同,心律失常可分为多种类型,其中起源于心室的异常节律被称为室性心律失常

室性心律失常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律紊乱类型,主要分为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缓慢性室性心律失常两大类。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期前收缩(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以及心室颤动等;而缓慢性室性心律失常通常不单独出现,例如室性逸搏,往往并发于严重的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或高度、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与房性心律失常相比,室性心律失常更常与器质性心脏病相关,可能提示不良预后,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必须及时查明病因并进行干预。部分室性心律失常也可能由心脏神经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引起,例如心脏神经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电解质紊乱等情况,这类病因明确后通常可以通过对症治疗得到改善。

在临床实践中,如果室性心律失常是由心脏神经症、更年期综合征等因素引起,通过中医辨证施治往往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因此,针对不同类型和病因的室性心律失常,采取个体化的诊疗策略至关重要。

只是遇见2025-07-21 07:02:09
评论(0)
评论前需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