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烟量越大,心律失常风险越高
吸烟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密切关联,大量研究已经证实,吸烟是冠心病、脑卒中等多种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吸烟还与心律失常,特别是心房颤动的发生密切相关。
一项2011年在美国进行的研究显示,吸烟会显著增加房颤的发生概率。该研究涵盖了1.5万名年龄在45岁至64岁之间的成年人,研究人员对其进行了平均13年的追踪调查。在调查期间,共有876人被诊断出患有心房颤动。数据显示,与从未吸烟的人相比,曾经吸烟但已戒烟者罹患房颤的风险高出32%,而仍在吸烟的人患病风险则是不吸烟者的两倍。
欧洲最新研究进一步揭示了吸烟与房颤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研究发现,每天抽10支烟即可使房颤风险增加14%。随着吸烟数量的增加,风险也呈线性上升趋势。也就是说,每多吸一支烟,患病风险就会上升一点。与不吸烟者相比,当前吸烟者患房颤的风险增加了32%,曾经吸烟者增加21%,而前吸烟者则增加9%。这一发现进一步支持了吸烟与房颤之间存在剂量依赖关系的观点。
吸烟是一种严重的成瘾性疾病,对健康的危害极大。据统计,终生吸烟者因吸烟而死亡的概率高达50%,平均寿命减少10年。不到一半的吸烟者能活到老年。尽管全球吸烟率正在逐步下降,但在女性、青少年以及社会弱势群体中,吸烟现象却呈上升趋势。一项涉及欧洲、北美、澳大利亚和日本的29项前瞻性研究的荟萃分析,共调查了677,785名参与者,记录了39,282例房颤事件。结果显示,与每天不吸烟相比,每天吸5、10、15、20、25和29根烟的人,房颤风险分别增加9%、17%、25%、32%、39%和45%。此外,每吸烟10年,房颤风险也会增加16%。这里的“包装年”是指每天吸烟的香烟盒数乘以吸烟年数。
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形式的烟草使用都对心脏健康有害,包括低焦油香烟、过滤嘴香烟、雪茄等。它们并不能降低房颤或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那么,戒烟是否有助于降低房颤风险呢?答案是肯定的。一项关于房颤患者戒烟后长期预后的研究发现,如果在40岁之前戒烟,可以降低由吸烟带来的90%的“额外”死亡率。虽然戒烟后房颤的风险仍高于从不吸烟者,但明显有所下降。因此,无论何时戒烟都不算晚,越早戒烟,健康获益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