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严重吗
房颤,医学上称为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它主要是由于心房内的电信号出现紊乱,导致心房无法正常收缩而产生不规则的心跳。这种紊乱可能由多种因素引发,比如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缺血、心脏瓣膜疾病等心血管问题,也有可能在没有明显心脏疾病的情况下发生。当心房扩大或电活动异常时,就容易出现房颤现象。
在发作期间,患者通常会感到心跳加速、心悸、胸闷甚至气短等不适症状。不过,也有一些老年人在房颤发作时并没有明显的不适感,这种情况容易被忽视。房颤发生时,心跳频率往往较快且极不规律,尤其是快速型房颤更为常见,因此心慌的感觉会比较明显。
房颤的危害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可能引发血栓形成,血栓一旦脱落并随血液流动至脑部,就可能造成脑栓塞,带来严重后果;二是由于心跳过快,心脏泵血效率下降,长期可能导致心力衰竭,这属于较为严重的并发症。
尽管房颤可能带来严重后果,但通过科学的治疗是可以有效控制和改善的。目前常用的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和射频消融术。药物治疗主要用来控制心室率、缓解症状以及使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而射频消融术则是一种微创手术,适用于部分反复发作或药物控制不佳的患者,能够显著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