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房颤是什么意思怎么治疗更有效
心脏房颤,也被称为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现象。在这种状态下,心脏正常的窦性节律会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心房部位出现异常的电活动,频率通常在每分钟400到600次之间。这种快速而不规则的电信号会导致心房无法有效收缩,并且并非所有电信号都会传导到心室。由于房室结的筛选作用,通常只有超过每分钟100次的心跳信号会传到心室,因此房颤患者的心跳常常表现为不规律、强弱不一,且频率变化较大,一般在120到150次/分之间。
房颤的常见人群及诱因
心房颤动多见于老年人,同时与多种心脏疾病密切相关。例如,冠心病、高血压引起的心脏损害、心脏瓣膜病以及心肌病等,都可能诱发房颤。此外,一些非心脏因素如甲状腺功能亢进、长期大量饮酒、肥胖等也可能增加房颤的风险。
房颤的治疗方法
房颤的治疗目标主要包括控制心室率、恢复并维持正常心律、预防血栓形成以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体治疗方案如下:
1.控制心室率:这是房颤治疗中的基础环节,通常建议将心室率控制在每分钟110次以下。常用的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等,同时联合使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药,以防止血栓形成和减少中风风险。
2.及时转律治疗:对于新发房颤或症状明显的患者,应尽早进行心律转复。可以通过药物转律或电复律的方式,使心脏恢复正常的窦性节律。
3.手术治疗方案:对于药物控制效果不佳或反复发作的房颤患者,可以考虑进行射频消融手术。这种微创手术通过消除心脏中引发异常电信号的区域,从而达到长期治愈的目的。
总之,房颤虽然常见,但通过科学的治疗和生活方式的调整是可以有效控制甚至治愈的。如有相关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并进行专业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