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健康>恢复

心房颤动是指什么了解这种常见心律失常的成因与危害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一种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据统计,50岁以上人群中房颤的发病率已超过3%,而在80岁以上人群中,这一比例更是高达10%以上。这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显著上升。

房颤的发生机制与多种心脏疾病密切相关,通常出现在患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身上,例如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脏扩大等病症。此外,肺气肿患者也较容易并发房颤,这与其肺部结构改变和心肺功能下降密切相关。

房颤的主要危害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血流动力学改变:房颤会导致心律不规则,患者可能出现心悸、胸闷等症状。如果房颤长期存在,可能加重心脏负担,最终引发心力衰竭。

2、血栓栓塞风险增加:房颤患者的血栓形成风险显著高于正常人群,研究表明其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率约为无房颤者的5倍,尤其是脑卒中的风险明显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房颤患者年龄较轻,且心脏结构、形态及功能均无明显异常,却依然会发生房颤。这类情况通常无法找到明确病因,医学上称为特发性房颤或孤立性房颤。尽管如此,仍需引起重视,必要时应进行心电图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天上的云在飘2025-07-21 09:59:33
评论(0)
评论前需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