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有哪些危害
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危害不容忽视。心房颤动不仅会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还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威胁。
首先,心房颤动会显著增加血栓形成和栓塞的风险。在房颤状态下,心房无法有效收缩,导致血液在心房内滞留,容易形成血栓。一旦血栓脱落,可能随血流进入脑部,引发脑卒中;若堵塞在下肢动脉,则可能导致肢体缺血甚至坏死。研究表明,房颤患者的脑卒中发生率显著高于无房颤人群,因此预防血栓是房颤管理中的重要一环。
其次,心房颤动可导致明显的不适症状。由于心跳节律紊乱、心率加快,患者常常出现心悸、胸闷、气短、乏力等症状。部分患者因症状明显而频繁就医,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此外,长期心房颤动可能引起心脏结构改变。随着病情发展,心房可能因长期扩张而增大,进而引发心律失常性心肌病,最终可能导致心力衰竭。这种由心律失常引起的心脏功能损害,是房颤患者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最后,心房颤动还与较高的死亡率相关。有研究指出,房颤患者的总体死亡风险高于正常人群,尤其是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死亡率更高。因此,及时诊断和规范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综上所述,心房颤动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严重后果。患有心房颤动的患者应尽早就医,积极接受治疗,以降低血栓、脑卒中和心力衰竭等风险,保障心脏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