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健康>恢复

房颤介入手术的穿刺位置及操作流程解析

房颤介入消融术是一种微创治疗方式,主要通过穿刺大腿根部的股静脉或颈部的颈内静脉进行。医生会将导管通过这些血管送入心脏内部,针对引发房颤的异常电活动区域进行精准干预。整个过程通常在局部麻醉下完成,患者保持清醒状态,有助于术中配合与监测。

手术开始时,医生会在穿刺部位插入一根约2毫米的鞘管,随后通过该鞘将标测导管和消融导管送入心脏。为了到达左心房,医生通常需要在右心房与左心房之间建立一个微小通道。这一通道的建立是房颤消融术中的关键步骤,有助于导管精准进入左心房,进而识别和处理病灶区域。

左心房建模完成后,医生会重点观察肺静脉与左心房连接的区域,也就是肺静脉前庭。该区域肌袖结构复杂,电活动频繁,是房颤最常见的触发点之一。通过三维标测系统,医生可以精确定位这些异常电活动的起源部位。

在确定病灶位置后,医生会使用射频消融技术,将温度控制在40℃至50℃之间,对目标区域进行热能干预。这种热能可使异常电活动区域的组织脱水、细胞失活,从而有效阻断房颤的发生机制,达到治疗目的。

总体来看,房颤介入治疗的穿刺点主要位于大腿根部或颈部,创伤小、恢复快。通过建立从右心房至左心房的微小通道,医生能够将消融导管精准送达目标区域,实现对房颤病灶的有效干预。这种技术不仅提高了治疗成功率,也显著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风的呢喃2025-07-21 10:41:32
评论(0)
评论前需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