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叔确诊永久性房颤后,频繁出现心慌胸闷症状,治疗后明显缓解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66岁的周叔患有永久性心房颤动,既往有房颤及心衰病史,近期频繁出现心慌、心跳加快,并伴有活动后胸闷不适。经详细检查后明确诊断为永久性房颤,经患者同意后,医生为其实施了环肺静脉电隔离术。术后结合口服药物治疗,患者症状显著缓解,恢复良好,最终顺利出院。
【基本信息】男性,66岁
【疾病类型】永久性心房颤动
【就诊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就诊时间】2020年5月
【治疗方案】环肺静脉电隔离术联合药物治疗(盐酸利多卡因、肝素钠、盐酸胺碘酮、呋塞米等)
【治疗周期】住院5天,2周后复查
【治疗效果】心慌、胸闷症状消失,心律恢复正常,病情稳定
一、首次接诊时的症状与检查
患者初次就诊时精神状态不佳,胸口有压迫感并伴有张口呼吸,面部及四肢出现轻度浮肿。自述曾有房颤和轻度心功能不全病史,但未系统治疗。近期心慌、胸闷症状明显加重,尤其在活动后更为突出。体格检查显示心率75次/分,脉搏66次/分,心律不齐,呼吸18次/分,心脏听诊无病理性杂音。动态心电图检查明确提示心房颤动,初步诊断为永久性房颤,遂收入院进一步治疗。
二、治疗过程及手术实施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排除手术禁忌症。经与患者充分沟通,决定实施环肺静脉电隔离术。手术前给予盐酸利多卡因局部麻醉,通过右侧颈静脉和右股静脉置入电极导管,完成房间隔穿刺后,在心房内植入两根长鞘。术中成功将心律转复为窦性心律,并通过电刺激验证房颤未再复发。术后给予利伐沙班抗凝、盐酸胺碘酮控制心室率,配合呋塞米片和螺内酯片利尿消肿,改善心功能。
三、术后恢复良好,症状明显缓解
经过手术及药物联合治疗,患者心慌、胸闷等症状明显缓解。术后心率79次/分,呼吸22次/分,心电图显示为窦性心律,未见异常。颜面部及四肢浮肿逐渐消退,整体状态明显改善。医生评估后认为病情稳定,准予出院,并嘱咐继续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2个月后复查肺部CT。
四、出院后应注意事项
患者康复出院后,需注意以下事项以预防房颤复发:
1.严格按照医嘱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和抗凝药物,不得擅自停药或调整剂量;
2.使用利尿剂期间应定期复查血钾水平,避免出现电解质紊乱;
3.建议一年内至少门诊随访3-4次,密切监测病情变化;
4.保持情绪平稳,避免剧烈情绪波动,有助于降低房颤复发风险。
五、医生建议与疾病早发现的重要性
周叔因身体基础较好,术后恢复迅速,预后良好。但如果在房颤早期就接受规范治疗,可能能更早控制病情,减少不适。因此,若出现无明显诱因的心慌、心跳加速、胸闷、乏力等症状,且休息后无法缓解,应及时就医进行心血管检查,避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房颤虽常见,但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心衰、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因此早发现、早干预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