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患者如何预防脑卒中?左心耳封堵术成新选择
房颤,即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其最大的危害在于可能引发脑卒中。数据显示,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的脑卒中发生率是正常人的5.6倍,而瓣膜病房颤患者的脑卒中风险更是高达正常人的17.6倍。更令人担忧的是,房颤引发的脑卒中往往后果更为严重,致残率和死亡率都较高。
长期口服抗凝药物是预防房颤导致脑卒中的重要手段,但在中国,尽管房颤患者基数大、卒中风险高,接受抗凝治疗的比例却仅有21%。这主要是由于部分患者因高血压或其他疾病无法耐受抗凝药物,或者出于个人原因不愿意长期服药。在此背景下,一种新型的抗栓疗法——左心耳封堵术逐渐受到关注,成为不适宜抗凝治疗患者的理想替代方案。
一、为何要进行左心耳封堵?
左心耳是左心房向外延伸的一个小囊袋,房颤发作时,由于心房收缩不协调,左心耳内血流容易淤滞,从而极易形成血栓。研究表明,90%以上的房颤相关血栓源自左心耳。因此,通过封堵左心耳可以有效阻断血栓的来源,从根本上降低脑卒中的风险。
二、左心耳封堵术的操作过程
该手术属于微创介入治疗,通常通过大腿的股静脉进入血管系统。医生会将导管沿血管送至左心耳部位,随后释放封堵器。这个封堵器就像一把打开的伞,牢牢固定在左心耳口部,阻止血栓从该部位脱落进入血液循环。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术后患者仅需短期服用抗凝药物,大大降低了长期用药带来的出血风险、生活不便以及经济负担。
三、适合接受左心耳封堵的人群
该手术主要适用于以下几类患者:
1.有脑卒中病史或存在高出血风险的患者;
2.对抗凝药物不耐受或不愿意长期服药的患者;
3.经多学科专家团队综合评估后认为适合进行该手术的房颤患者。
是否实施手术,必须由心脏内科、影像科、麻醉科等多学科专家共同评估决定。
四、左心耳封堵术是否存在风险?
虽然左心耳封堵术是一项相对安全的微创手术,但仍然存在一定风险,如心包积液、心脏压塞、空气或血栓栓塞、封堵器移位、血管损伤等。不过这些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且术前充分评估、术中精细操作可有效降低风险。
目前已有多个国际大型临床研究证实了左心耳封堵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其疗效甚至优于传统口服抗凝药华法林。数据显示,接受左心耳封堵术可使中风、栓塞及心血管死亡率下降40%,心血管死亡率下降60%,全因死亡率下降34%。换句话说,在合适的人群中,左心耳封堵的效果几乎等同于规范的抗凝治疗。
综上所述,左心耳封堵术为不适合长期抗凝治疗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房颤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替代方案,不仅能显著降低脑卒中风险,还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是近年来房颤治疗领域的一项重要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