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房颤如何治疗
心脏房颤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旨在改善症状、预防并发症并提高生活质量:
1、恢复窦性心律的治疗
对于新近发生的房颤(通常指发作时间在24小时以内),如果患者心房内尚未形成血栓,建议尽早恢复窦性心律。药物方面,常用的有胺碘酮等抗心律失常药物。若患者出现如血压下降、急性心力衰竭、心绞痛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情况,应立即采取同步直流电复律(cardioversion)以快速恢复心律稳定。
2、控制心室率
对于慢性房颤或无法恢复窦性心律的患者,控制心室率是主要治疗目标之一。常用的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例如美托洛尔(倍他乐克)和比索洛尔。对于合并心力衰竭的房颤患者,可以使用洋地黄类药物如地高辛或西地兰来控制心室率,有助于改善心脏功能和减少症状。
3、抗凝治疗以预防血栓栓塞
房颤患者由于心房收缩不规律,容易在心房内形成血栓,一旦血栓脱落可能引发脑卒中或肺栓塞等严重后果。因此,必须进行血栓栓塞风险评估。对于有高血压、糖尿病、心力衰竭、既往脑卒中病史的患者,以及年龄超过75岁的患者,建议进行长期抗凝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华法林、利伐沙班(拜瑞妥)和达比加群酯。使用抗凝药物时需密切监测出血风险,避免发生严重并发症。
总之,房颤的治疗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发作时间、症状严重程度及并发症风险进行个体化处理,建议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