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健康>恢复

心脏房颤究竟是怎么回事

心脏房颤,又称为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现象。它主要表现为心房失去正常的节律性收缩,转而出现快速而不规则的颤动,这种异常信号会不规则地传导至心室,引发心室的不规律收缩。根据发作的时间和频率,房颤通常被分为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以及永久性房颤三种类型。

在临床中,部分房颤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大多数患者会因为心跳过快而出现如心悸、胸闷、乏力、呼吸困难等不适表现。这些症状不仅影响生活质量,也可能提示心脏功能正在受到损害。

房颤对身体的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心房长时间处于快速而不规则的颤动状态,可能导致心房肌纤维化,进而引起心肌结构重塑,尤其是左心房的扩大,长期下去会影响心脏的整体功能,甚至导致心力衰竭。

其次,由于心房无法有效收缩,血液在心房内容易形成涡流,特别是在左心耳部位,容易形成血栓。一旦血栓脱落,可能随血液流动进入大脑或其他器官,引发脑梗死或体循环栓塞,严重时危及生命。因此,房颤不仅是一种心律问题,更是一种潜在的高风险心血管疾病。

综上所述,心脏房颤虽然在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但其潜在的危害不容忽视。及时诊断和规范治疗对于预防并发症、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老实也是种错2025-07-21 11:36:32
评论(0)
评论前需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