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健康>恢复

收缩性心衰与舒张性心衰的主要区别解析

收缩性心力衰竭与舒张性心力衰竭是心力衰竭的两种主要类型,它们的核心区别在于心脏在收缩和舒张两个阶段的功能状态不同。通过心脏彩超检查中的射血分数(EF值)可以有效区分这两种类型。射血分数是一个反映左心室泵血能力的重要指标,正常情况下EF值在50%-70%之间。

舒张性心力衰竭是指射血分数正常或接近正常(通常≥50%),但心脏在舒张期出现功能障碍,导致心室充血受限。这种情况多见于左心室壁增厚、室壁僵硬或弹性下降的患者。虽然心脏在收缩时仍能维持足够的泵血力量,但在舒张期的充盈能力减弱,从而引发心力衰竭的症状。这类心衰常见于高血压心脏病、肥厚型心肌病等疾病的早期阶段。

而收缩性心力衰竭则是指心脏在收缩期泵血能力显著下降,表现为射血分数低于40%。这种类型的心衰通常伴随明显的心力衰竭症状,如呼吸困难、乏力、液体潴留等。常见于冠心病、扩张型心肌病等疾病后期,心脏结构和功能已发生显著损害。

在临床实践中,这两种类型的心力衰竭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可能随着疾病的进展而发生转化。例如,高血压患者早期可能表现为舒张性心力衰竭,随着血压长期控制不佳,心脏结构进一步受损,最终发展为收缩功能下降的心力衰竭。同样,其他心脏疾病如冠心病、心肌病等也可能经历从舒张功能障碍到收缩功能减退的发展过程。

因此,早期识别心力衰竭类型,及时干预并控制基础疾病,对于延缓病情进展、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看淡浮华静守己心2025-07-21 13:43:49
评论(0)
评论前需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