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患者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可能引发严重的心脏并发症。对于房颤患者而言,最重要的是预防不良后果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下是需要注意的几个关键方面:
1、重视血栓预防,降低中风风险
房颤会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尤其是左心耳部位。一旦血栓脱落,可能引发脑卒中等严重后果。因此,患者通常需要在医生指导下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左心耳封堵术,以物理方式减少血栓脱落的可能性。
2、控制心率和心律,避免心力衰竭
如果房颤导致心率过快,可能会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进而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对于此类患者,可以考虑使用药物控制心率,或通过射频消融术恢复心脏正常的节律。射频消融是一种微创手术,能够有效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房颤属于心脏电活动异常引起的心律失常,既可见于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也可能发生在心脏结构正常的人群中,后者被称为孤立性房颤。房颤可能带来的主要风险包括:
-引起明显不适症状,如心慌、胸闷、心跳过速,甚至有心跳暂停感。由于房颤时心房每分钟可跳动350至600次,患者常会感到明显的不适;
-导致心脏扩大和心功能下降,长期房颤会使心脏负荷加重,逐渐出现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
-增加血栓栓塞风险,特别是脑卒中的发生率显著升高,严重威胁生命健康。
因此,一旦确诊房颤,应积极进行评估和干预,定期复查心电图及相关指标,遵循医生建议调整治疗方案,以降低并发症风险,保障心脏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