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健康>恢复

先心病房间隔缺损如何应对与治疗

房间隔缺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类型,约占所有先天性心脏病的20%。该病的主要特征是心脏左右心房之间存在一个孔洞,导致左心房的血液异常流向右心房,从而影响正常的血液循环。房间隔缺损的大小和位置决定了其治疗方式,不同情况需要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

对于小型的房间隔缺损,特别是在婴幼儿阶段,存在一定的自愈可能性。如果在早期发现,医生通常会建议观察至学龄前阶段。如果到了学龄期仍未自愈,那么自然闭合的概率将大大降低,此时应考虑进行医学干预。

目前,房间隔缺损的主要治疗方式包括外科手术和微创介入治疗。外科手术治疗主要包括传统的开胸体外循环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以及经右胸切口进行修补。后者由于切口较为隐蔽,术后美观性更好,因此更受患者家属青睐。

微创治疗方面,介入封堵术是较为常用的方法,主要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在DSA影像引导下完成的传统封堵术,另一种则是在食道超声引导下进行的新一代无放射性封堵技术。由于后者避免了放射线暴露,安全性更高,因此在家长中更受欢迎。

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类型的房间隔缺损都适合微创治疗。例如,上腔型和下腔型的房间隔缺损通常无法自愈,且必须通过开胸手术进行修复,无法采用介入封堵的方式处理。因此,确诊后应根据具体病情由专业医生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玲珑珠2025-07-22 07:50:41
评论(0)
评论前需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