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房间隔缺损是怎么回事
新生儿房间隔缺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约占所有先天性心脏病病例的10%。该病主要是由于胎儿在母体内发育过程中,心脏房间隔未能完全闭合,导致左右心房之间存在异常通道。这种情况可能会引起血液在心脏内部异常分流,增加心脏和肺循环的负担。
引起房间隔缺损的常见原因包括孕妇在怀孕早期受到病毒感染或其他类型的宫内感染、接触大剂量放射线、服用某些可能致畸的药物、患有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等。此外,家族遗传因素也可能在发病中起到一定作用。
在婴儿时期,大多数患有房间隔缺损的新生儿并不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通常是在进行常规体检时,医生通过听诊发现心脏存在杂音而被首次发现。随着年龄增长,部分患儿可能出现乏力、运动后气喘、容易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等症状。
在体格检查中,医生可能会发现患儿心前区较为饱满,右心室搏动增强,在胸骨左缘第2至第3肋间可听到2-3级的收缩中期喷射性杂音,肺动脉瓣区的第二心音呈现固定分裂现象。
房间隔缺损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临床表现及心脏听诊特点,但最终确诊需要通过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来明确缺损的位置和大小。
对于有明显症状或虽然无症状但经检查发现肺循环血流量超过体循环血流量1.5倍以上的患儿,建议在2至6岁之间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传统的开胸修补术或采用微创介入方法,如应用蘑菇伞封堵装置闭合缺损,以防止长期并发症的发生。
总之,房间隔缺损虽然是一种先天性疾病,但通过早期发现和适时治疗,大多数患儿可以实现良好的康复和正常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