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健康>恢复

先天性心脏病的成因与分类解析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是指婴儿在出生时就存在的心血管结构或功能异常。这种疾病通常源于胎儿时期心血管系统的发育异常、发育障碍,或者出生后本应退化的组织未能正常退化,从而导致了心血管系统的畸形。据统计,在每1000个活产婴儿中,大约有5%到10%的婴儿患有不同程度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

遗传因素在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许多单基因或多基因遗传病往往伴随心血管畸形的发生。此外,孕妇在怀孕早期若感染病毒性疾病、经历宫内缺氧、服用具有刺激性或致畸作用的药物,或者患有糖尿病、红斑狼疮、长期饮酒、接触放射性辐射等,都可能增加胎儿出现心脏血管畸形的风险。

根据血流动力学特点,先天性心脏病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无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这类患者心脏左右两侧之间没有异常的血液分流,常见的疾病包括单纯性肺动脉口狭窄、主动脉缩窄、主动脉口狭窄以及右位心等。

第二类: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这是最常见的一类先心病,主要包括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这类疾病会导致血液从心脏左侧异常流向右侧,造成肺循环负担加重。

第三类:右向左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此类病症较为少见但病情较重,典型的代表是法洛四联症,会导致缺氧症状明显,患儿常出现紫绀现象。

留住幸运2025-07-23 06:59:46
评论(0)
评论前需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