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主要有哪些类型
先天性心脏病主要分为两大类,依据是心血管结构异常、血液分流方向以及是否出现紫绀现象。第一类为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通常病情相对较轻,常见的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等;第二类为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这类患者多伴有复杂的心血管结构异常,例如法洛四联症、大动脉转位等。
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的典型特征是左向右分流,即血液从左心房或左心室通过心脏内部缺损流向右心房或右心室。这种分流在早期可能不会引起明显症状,但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导致肺循环血量增加,进而引发肺动脉高压。当肺动脉压力持续升高,右心系统的压力可能超过左心,造成血液分流方向逆转,即右向左分流。
当右向左分流发生时,未经氧合的静脉血会进入左心系统并输送至全身,导致组织缺氧,表现为口唇、指甲等部位出现紫绀现象。这种由非紫绀型心脏病转变为紫绀型的过程,医学上称为艾森曼格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提示病情已进入晚期阶段。
因此,对于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来说,早期诊断和及时干预至关重要,可以有效延缓或避免肺动脉高压及紫绀的发生,从而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