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健康>恢复

常见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的识别与治疗

房间隔缺损(ASD)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指的是左右心房之间的间隔存在缺损,约占所有先天性心脏病病例的5%至10%。由于其杂音较轻,常常在儿童体检时才被发现,甚至有些患者在成年后才确诊。

在临床上,房间隔缺损的诊断主要依赖多种检查手段。心电图常表现为右束支传导阻滞,X光片可见肺血增多、心脏扩大,尤其是右心房和右心室增大。超声心动图是诊断ASD的关键工具,对于部分难以明确的病例,还可结合声学造影或食道超声进一步确诊。

根据缺损位置的不同,房间隔缺损可分为多种类型:中央型(II孔型)位于卵圆孔区域,原发孔型(I孔型)靠近房室瓣环,还有腔静脉窦型和冠状静脉窦型等。不同类型的ASD在治疗策略上可能有所不同。

值得注意的是,多数小房缺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甚至可终生不需手术。但近年来有研究发现,部分反复发生脑梗塞的病例可能与房缺有关。这是因为静脉系统中的微小血栓可能通过缺损进入左心系统,最终引发脑动脉栓塞。因此,一些专家建议对小房缺或卵圆孔未闭的患者考虑封堵治疗,以预防潜在风险。

目前,房间隔缺损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导管封堵和外科手术。对于直径小于2厘米的缺损,通常可采用介入封堵术进行治疗,创伤小、恢复快。而中到大型缺损则建议手术治疗,尤其是微创封堵术的应用,大大降低了手术并发症。然而,若病情发展至重度肺动脉高压阶段,手术效果将大打折扣。

因此,及早到专科医院就诊,明确诊断并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至关重要。患者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决定是否需要长期随访或及时干预治疗,以保障心脏健康和生活质量。

心跳多久爱多久2025-07-23 15:59:04
评论(0)
评论前需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