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急救流程与关键注意事项详解
在遇到突发心脏骤停或呼吸停止的情况时,及时进行心肺复苏(CPR)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在实施急救前,首先要快速判断患者是否意识丧失,并检查其是否还有自主呼吸和心跳。一旦确认患者无反应、无呼吸或仅有濒死喘息,应立即安排他人拨打急救电话,并在等待专业医疗人员到来的同时,科学开展心肺复苏。
一、心肺复苏的标准化操作步骤
1.胸外按压(ChestCompressions)
将患者平躺在坚硬平坦的地面上,解开其衣领和腰带,充分暴露胸部区域。施救者采用双手叠加的方式,将掌根置于患者两乳头连线中点处,双臂保持垂直,利用上半身的力量进行按压。每次按压深度控制在5至6厘米之间,频率维持在每分钟100到120次。高质量的胸外按压是维持血液循环的关键。
2.开放气道(AirwayManagement)
完成30次胸外按压后,紧接着需要开放患者的气道。采用“仰头抬颏法”进行操作:一手放在患者前额施加压力使头部后仰,另一手的食指和中指轻轻抬起下颌,帮助打开气道。同时,应快速检查并清除口鼻中的异物,如呕吐物、假牙等,确保呼吸道畅通无阻。
3.人工呼吸(RescueBreathing)
在开放气道之后,施救者用按压前额的手捏住患者鼻孔,深吸一口气后对准患者口部缓慢吹气,每次吹气时间应超过1秒钟,直至患者胸部明显隆起。吹气完成后松开鼻孔,让气体自然排出。每进行30次胸外按压后,配合2次人工呼吸,形成30:2的循环节奏,持续进行直至专业救援人员到达或患者生命体征恢复。
二、心肺复苏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动态监测患者状态:在实施心肺复苏的过程中,要不断观察患者是否有呼吸恢复、心跳重新出现等生命迹象,一旦确认恢复,即可停止按压和人工呼吸。
2.持续进行急救操作:即使在最初几轮操作中未见明显效果,也应持续进行5至6个循环的心肺复苏,尽量维持到专业医疗人员赶到或患者出现自主反应。
3.确保操作规范性:严格按照标准流程执行胸外按压、开放气道和人工呼吸三个步骤,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急救失败或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
4.正确认识按压可能引发的并发症:在胸外按压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肋骨骨折的情况。尽管这种损伤可能引起担忧,但大多数骨折发生在肋软骨连接处,不会严重威胁心肺功能。在没有明显胸腔穿刺风险的情况下,应继续进行有效的按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