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心脏病最常影响哪些心脏瓣膜
风湿性心脏病是一种由风湿热引起的慢性心脏瓣膜疾病,主要由于反复的风湿性炎症导致心脏瓣膜结构发生改变。这种疾病最常累及的是心脏左侧的瓣膜,尤其是位于左心房与左心室之间的二尖瓣。此外,位于左心室与主动脉之间的主动脉瓣也是常见的受累部位。
风湿性心脏病对瓣膜的损害机制
风湿性心脏病的发生与链球菌感染后引发的自身免疫反应密切相关。炎症反复发作会导致瓣膜增厚、粘连、纤维化甚至钙化,最终影响瓣膜的正常开闭功能。二尖瓣因解剖位置和血流动力学特点,最容易受到侵害,其次是主动脉瓣。
早期症状不明显,易被忽视
在疾病早期,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不适感,瓣膜功能的损害尚未达到影响血液循环的程度。随着病情进展,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逐渐加重,患者可能出现心悸、乏力、活动后气短等非特异性症状。
病情加重后可能出现肺淤血
当二尖瓣狭窄严重到一定程度时,左心房血液无法顺畅流入左心室,造成左心房压力升高,进而引发肺静脉回流受阻,导致肺淤血。患者可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咳嗽,甚至端坐呼吸等表现。
诊断与检查方法
风湿性心脏病的确诊主要依赖于详细的病史采集,尤其是是否有风湿热的既往史。通过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彩超)可以清晰观察瓣膜结构及功能变化,是目前最常用且有效的诊断手段。此外,心电图、胸部X光片等辅助检查也有助于评估心脏整体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