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常见致病菌及其感染机制解析
草绿色链球菌:最常见的致病因素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致病菌为草绿色链球菌,占所有病例的约80%。该菌群属于人体咽部的正常菌丛,通常在特定情况下进入血液,引发菌血症。例如,在用力刷牙、牙科镶补或尤其是拔牙操作后,细菌可能通过创面进入血液循环,进而引发感染。
粪链球菌及其他链球菌的致病作用
除了草绿色链球菌,粪链球菌也是导致严重心内膜炎的重要病原体之一。这类细菌常见于胃肠道和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尤其在进行泌尿生殖系统器械检查或分娩过程中,细菌可能通过创伤或操作进入血液,最终定植于心脏瓣膜,引发炎症反应。
霉菌感染:特殊人群的高风险因素
在某些特殊人群中,霉菌也是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潜在致病源。例如,组织胞浆菌属以及各类念珠菌属均可引起该病。念珠菌感染多见于糖尿病患者、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以及有皮下或静脉注射毒品习惯的人群。这些人群因免疫功能下降或反复血管操作,增加了霉菌入血的风险。
厌氧菌及其他罕见致病菌的致病机制
虽然厌氧菌引起的感染相对少见,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导致心内膜炎。例如,当心脏瓣膜上形成赘生物时,其内部灌注不良的环境可能为厌氧菌提供了滞留和繁殖的机会,从而引发感染。
其他少见但不可忽视的致病菌
此外,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立克次体和产气杆菌等也被报道可引起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尽管这些病原体的发病率较低,但其致病能力不容忽视,尤其是在免疫力低下或存在基础心脏疾病的患者中更应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