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护理关键措施
小儿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系统感染性疾病,护理工作在治疗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学合理的护理不仅能缓解患儿症状,还能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康复。
一、严格监测并控制体温
患儿常伴有高热症状,因此护理人员应定时监测体温变化,建议每2小时测量一次。当体温超过38℃时,应及时采取物理降温措施,如温水擦浴、冰敷等。若体温持续升高至39℃以上,应根据医生指导使用退热药物,防止高热引发抽搐或其他神经系统反应。
二、合理调整饮食结构,预防营养不良
由于疾病影响,患儿可能出现食欲减退、消化不良等问题。护理过程中应注重营养支持,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且易于消化的食物,如鸡蛋羹、瘦肉粥、新鲜蔬菜泥等。
饮食注意事项:
- 控制钠盐摄入,防止水钠潴留加重心脏负担;
- 适当限制液体摄入量,避免增加循环系统压力;
- 鼓励少量多餐,避免一次进食过多引起不适。
三、严密观察病情,预防严重并发症
感染性心内膜炎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脑栓塞等。护理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变化,如心率、呼吸频率、血压及意识状态等。
常见并发症监测要点:
- 心律失常:注意心电监护,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 心力衰竭:观察是否有呼吸困难、下肢水肿、尿量减少等症状;
- 栓塞现象:注意是否有突然的肢体活动障碍、言语不清等神经系统表现。
通过系统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改善患儿预后。家长应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共同为患儿营造良好的康复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