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健康>恢复

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究竟是什么?

什么是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

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是指在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病过程中,由于细菌或其他病原体侵袭心脏内膜或心脏瓣膜,引发炎症反应,并在局部形成的一种异常组织增生。这种增生实质上是由炎症组织包裹细菌及其代谢产物所形成的团块。

赘生物是如何形成的?

细菌感染引发炎症反应

当病原微生物进入血液循环并定植于心脏瓣膜或内膜表面时,会激发机体的免疫反应。此时,局部组织开始发炎,并试图通过形成炎性组织来包裹入侵的细菌。

组织不断增生形成肿块

在细菌持续刺激下,炎性组织会层层包裹细菌,逐渐形成一个内部含有细菌及其代谢产物的肿块。这个肿块就是所谓的“赘生物”。在此结构内部,细菌可继续繁殖,并可能周期性地释放入血流,导致病情反复加重。

赘生物的危害与治疗

常见发生部位

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最常出现在心脏的内腔壁或瓣膜上,尤其是已有病变的瓣膜区域,例如风湿性心脏病或先天性瓣膜异常的患者。

必须彻底清除

由于赘生物内部藏匿大量细菌,且容易脱落形成栓子,引发其他器官的栓塞并发症,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除了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外,往往还需要通过手术将其彻底切除,以防止病情复发或并发症的发生。

慧爱自己2025-07-27 12:13:29
评论(0)
评论前需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