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典型的临床表现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是一种由病原微生物引发的心脏内膜炎症,其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是持续性高热。这种发热通常表现为稽留热或弛张热两种类型。
稽留热的特点
稽留热是指患者的体温持续升高并稳定维持在较高水平,通常可达到39℃甚至40℃以上。这种热型提示体内存在持续性的感染灶,病原体在血液中持续存在,导致免疫系统持续激活。
弛张热的表现与机制
弛张热则表现为体温迅速上升至39-40℃,随后又缓慢回落至正常或略低于正常水平,之后再次升高,形成周期性波动。这种热型通常与细菌的周期性释放有关,细菌从感染灶进入血液循环,引发全身性炎症反应。
赘生物形成与反复发热的关系
在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中,心瓣膜或心内膜上常形成感染性赘生物。这些赘生物中的细菌不断增殖,随着赘生物的破溃,细菌反复进入血液,造成菌血症的反复发作,从而导致患者出现间歇性或反复性的高热,部分患者还会伴随明显的寒战。
其他常见伴随症状
除了发热和寒战外,患者还可能出现乏力、盗汗、体重下降、关节疼痛、皮肤瘀点等症状。严重者还可能出现栓塞现象,如脑栓塞、肾栓塞等,进一步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