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累及的心脏瓣膜有哪些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一种由细菌、真菌或其他病原微生物进入血液循环并在心脏内膜表面定植、繁殖所引发的感染性疾病。该病不仅对心内膜造成损害,还可能影响到心脏瓣膜,从而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主要病变部位
在所有心脏瓣膜中,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累及的是主动脉瓣和二尖瓣。这两个瓣膜位于左心系统,由于左心系统的血流压力高、流速快,导致瓣膜更容易受到机械性损伤。这种损伤为血液中的病原微生物提供了附着和繁殖的条件。
细菌如何在瓣膜上定植
当血液中存在细菌时,尤其是在免疫力低下或存在基础心脏病的患者中,细菌容易在受损的瓣膜表面沉积,形成所谓的“赘生物”。这些赘生物主要由细菌、血小板和纤维蛋白组成,可能会导致瓣膜功能障碍,如关闭不全或狭窄。
瓣膜损害带来的后果
随着病情发展,瓣膜的结构完整性受到破坏,可能导致严重的反流现象,进而加重心脏负担,引发心力衰竭。此外,赘生物还可能脱落,随血流进入其他器官,造成栓塞事件,如脑栓塞、肾栓塞等,严重时危及生命。
如何预防和治疗瓣膜感染
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关键在于控制感染源,尤其是牙科或外科操作前的预防性抗生素使用。对于已经确诊的患者,通常需要长期使用强效抗生素进行治疗,严重瓣膜损害者可能需要手术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