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膜下心肌梗死的心电图特征解析
心内膜下心肌梗死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心肌梗死,主要影响心室壁内侧1/3的心肌组织,并可能累及肉柱和乳头肌。由于病变位置较深且未波及心外膜,因此在心电图上通常不会出现典型的病理性Q波。
心内膜下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分类
1.ST段型心肌梗死
A.以ST段压低为主要表现
这种类型的心电图特征为:除avR导联外,其余多数导联出现广泛性ST段压低,压低幅度通常≥0.1mV,持续时间≥0.08秒。此外,可能伴随或不伴随T波的改变。这种变化反映了心内膜下心肌的缺血状态。
B.以ST段抬高为主要表现
在某些情况下,ST段会呈现单向曲线样抬高,幅度通常在0.1–0.2mV以上,持续时间超过24–48小时,并具有动态演变过程。尽管如此,ST段在恢复期有可能恢复正常,这与心内膜下损伤的可逆性有关。
2.T波型心肌梗死
该类型的心电图表现为除avR导联外,多数导联出现深而宽、对称的T波倒置,倒置深度通常超过1mm。这种T波变化会逐渐加深,是心内膜下心肌损伤的典型表现。
3.心电图无明显异常的心肌梗死
在少数病例中,尽管存在心内膜下心肌梗死,但常规心电图检查可能显示正常或仅有轻微非特异性改变。这类情况容易被忽视,需结合临床症状、心肌标志物及影像学检查进行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