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胆红素偏高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人体每天大约会产生250至350毫克的胆红素,其中80%到85%来源于衰老红细胞的分解,而剩下的10%到15%则来自骨髓中无效的红细胞生成以及一些含有血红素的蛋白质,如肌红蛋白、过氧化物酶和细胞色素等的降解,这部分被称为“旁路胆红素”。
胆红素的分类与正常值范围
血液中的总胆红素主要包括两种形式:非结合性胆红素和结合性胆红素。根据临床标准,胆红素的正常值范围大致如下:
- 总胆红素:1.71~21μmol/L(0.1mg/dl~1.0mg/dl)
- 结合性胆红素:0~7.32μmol/L(0~0.2mg/dl)
- 非结合性胆红素:0~13.68μmol/L(0~0.8mg/dl)
导致胆红素升高的常见原因
1.溶血性疾病
当红细胞因内部缺陷(如酶缺乏或血红蛋白异常)或外部因素(如疟疾、免疫性溶血、蛇毒、苯胺等)而过早破裂时,会导致大量胆红素释放入血,从而引起胆红素水平升高。
2.肝脏疾病
肝脏是胆红素代谢的重要器官,当患有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酒精性肝病或肝硬化等疾病时,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转化或排泄能力下降,也会导致血中胆红素浓度升高。
3.胆道系统疾病
如果胆道系统发生梗阻,例如由于胆结石、胆道蛔虫、炎症、肿瘤或手术后瘢痕引起的胆管狭窄,都会阻碍胆红素的正常排泄,从而造成血液中胆红素水平上升。
胆红素升高应如何处理
一旦发现胆红素指标异常,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明确病因,并根据具体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延误治疗可能会加重病情,甚至引发更严重的健康问题。因此,定期体检和早期干预对于预防和控制胆红素升高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