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究竟是什么病?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主要表现为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异常升高。当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过多时,会导致皮肤和黏膜出现黄染现象,临床上称为黄疸。虽然部分新生儿黄疸属于生理性,但若胆红素水平过高或持续时间较长,则可能提示存在病理性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常见原因
1.胆红素生成过多
新生儿在出生后由于红细胞代谢活跃,胆红素生成量相对较大。此外,一些特定情况如脐带结扎时间延迟、宫内缺氧、胎儿期出血、感染、母婴血型不合以及母乳喂养等因素,都可能导致胆红素生成过多,从而引发高胆红素血症。
2.肝脏代谢功能不成熟
新生儿的肝脏功能尚未完全发育,肝酶活性较低,这会影响胆红素的正常代谢。例如,缺氧、感染等因素会进一步抑制肝酶的活性,导致胆红素无法被有效转化和排出。此外,某些药物的使用以及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等疾病,也可能影响肝脏对胆红素的处理能力,从而引起黄疸。
3.胆汁排泄受阻
除了生成过多和代谢障碍外,胆红素水平升高也可能与胆汁排泄障碍有关。新生儿如果患有肝炎、胆道闭锁等疾病,将影响胆红素从肝脏向肠道的正常排出,进而导致胆红素在血液中堆积,形成高胆红素血症。
高胆红素血症的危害
虽然轻度的胆红素升高可能不会立即造成严重后果,但如果胆红素水平持续升高且未得到及时治疗,可能会对新生儿的大脑、神经系统和运动功能造成不可逆的损害。极端情况下,还可能引发核黄疸,导致智力发育迟缓、听力障碍,甚至危及生命。
及时治疗的重要性
无论高胆红素血症是由何种原因引起的,都建议家长在发现异常后尽快带孩子就医,并接受专业医生的评估和治疗。通过光疗、换血疗法或其他对症治疗手段,可以有效降低胆红素水平,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早期干预不仅能提高治愈率,还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后遗症的风险,保障新生儿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