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脂血症解析:定义、类型与健康危害
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饮食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导致人群整体血脂水平不断上升,血脂异常的患病率也显著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在体检后拿着化验单前来咨询医生,询问“血脂偏高是怎么回事”。本文将依据我国关于血脂异常的相关医学指南,系统地介绍什么是高脂血症,它的分类、成因以及对健康的潜在威胁。
一、高脂血症的基本概念
高脂血症,俗称高血脂或血脂异常,是指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酯以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等脂类物质浓度超出正常范围的一种代谢性疾病。这些脂质物质的异常升高可能直接诱发多种严重健康问题,如胰腺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卒中等,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二、高脂血症的分类方式
1.原发性高脂血症
原发性高脂血症主要与遗传因素有关,除了与不良生活方式如高脂饮食、高糖摄入、饮酒等有关外,大多数病例是由单一或多个基因突变引起的。这类高脂血症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尤其是由单一基因突变导致的,临床上常称为“家族性高脂血症”。
2.继发性高脂血症
继发性高脂血症则是由于其他基础疾病或药物使用所引发的血脂异常。常见的相关疾病包括肥胖、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多囊卵巢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病综合征、肝病、骨髓瘤等。此外,某些药物如利尿剂、非心脏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糖皮质激素等也可能引起血脂水平异常。根据血脂异常的具体表现,临床上还可细分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以及混合型高脂血症等类型。
三、高脂血症的临床表现与危害
在病情较轻的阶段,患者往往不会出现明显症状,部分人可能表现为头晕、疲倦、失眠、健忘、肢体麻木、胸闷、心悸等。但多数人是在体检时通过血液检查才发现血脂异常。同时,高脂血症常常伴随体重超标或肥胖。
当血脂水平显著升高时,患者可能出现头晕目眩、气短、心悸、乏力、肢体麻木等症状。长期高血脂会导致脂质在血管内皮沉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引发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周围动脉疾病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
据2012年全国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成人血清总胆固醇平均为4.50mmol/L,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为4.9%;甘油三酯平均为1.38mmol/L,高甘油三酯血症患病率达13.1%。整体来看,中国成人血脂异常的患病率高达40.4%,较2002年有显著上升趋势。随着血清胆固醇水平的持续升高,预计在2010至2030年间,我国将新增约920万例心血管疾病事件。此外,儿童青少年群体中高胆固醇血症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预示着未来我国成年人血脂异常及相关疾病的负担将进一步加重。
四、定期检测与早期干预的重要性
鉴于高脂血症对健康的深远影响,建议成年人定期进行血脂检测,尤其是有家族史、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高危因素的人群。通过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可以有效控制血脂水平,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从而保障长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