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健康>恢复

防病从“口”做起——科学防治高脂血症,守护健康生活

脂肪、葡萄糖和蛋白质是人体所需的三大主要营养素,其中脂肪在能量供给和生理功能调节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研究表明,每克脂肪完全氧化可为人体提供高达9.2千卡的能量。不仅如此,脂肪还参与细胞膜的构建、激素的合成以及多种生物化学反应的进行。一个健康的身体离不开脂肪的正常代谢和动态平衡。因此,适量摄入脂肪不仅必要,更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保障。

人体内的脂肪主要由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组成,它们广泛存在于脂肪组织和血液中。在血液中,脂肪以游离脂肪酸和脂蛋白的形式存在,并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然而,当脂质代谢发生紊乱,血液中的胆固醇或甘油三酯浓度持续升高,就可能引发高脂血症。高脂血症不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更是心脑血管疾病的潜在诱因。

一、高脂血症的常见临床表现

成年人正常的甘油三酯水平应在0.22~1.2mmol/L之间,总胆固醇水平则应在3.12~5.20mmol/L范围内。在高脂血症的早期阶段,患者往往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仍能正常饮食与生活。但随着病情发展,长期的血脂异常会对多个系统造成影响,引发一系列临床表现。

1.体重增加与肥胖

据统计,约有三分之二的高脂血症患者伴有体重超标或肥胖现象。体重是否正常可以通过“标准体重=身高(cm)-110”这一简单公式进行估算。肥胖不仅影响外观,更会加重代谢负担,形成恶性循环。

2.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增加

中老年人若患有高脂血症,脂质代谢紊乱容易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脂肪在血管壁沉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随着病程发展,血管内膜可能出现硬化、溃疡,甚至血栓形成,成为心脑血管事件的重要病理基础。

3.脂肪肝的发生

肝脏是脂肪代谢的重要器官,富含多种参与脂类转化的酶类。当血脂水平过高,超出肝脏的代谢能力时,脂肪便会在肝细胞内堆积,形成脂肪肝。若不及时干预,脂肪肝可能进一步发展为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

4.血液粘稠度升高

高脂血症还会导致血液中乳糜微粒增多,从而增加血液粘稠度,减缓血流速度,容易造成小血管阻塞,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对心脑供血造成威胁。

二、高脂血症的常见诱因分析

1.不合理的饮食结构

多数高脂血症患者存在长期饮食不均衡的问题,如偏好高糖、高脂食物,暴饮暴食,饮食无规律,摄入过多动物脂肪和胆固醇等。这些不良饮食习惯会导致热量摄入远超身体所需,从而引发脂质代谢紊乱。

2.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部分人群作息混乱、熬夜频繁、饮食无节制,容易导致内分泌紊乱和代谢异常。此外,缺乏体育锻炼也是诱发高脂血症的重要因素之一。

3.其他疾病的影响

一些基础疾病如肥胖症、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遗传性脂质代谢障碍等,也可能导致血脂水平异常。某些激素分泌失衡或关键代谢酶的缺失,会直接影响脂肪的正常代谢。

三、科学防治高脂血症的有效措施

高脂血症常被称为“都市现代病”,与现代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因此,防治高脂血症必须从源头入手,结合饮食、运动、生活方式等多方面综合干预。

1.合理控制热量摄入,保持营养均衡

成年人每日所需的热量因体力活动强度不同而异。以60公斤体重为例,静坐人群每日需摄入1500~1800千卡,轻体力劳动者需1800~2100千卡,中度体力劳动者2100~2400千卡,重体力劳动者则需2400千卡以上。蛋白质每日摄入建议为50~70克,脂肪控制在40~60克,占总热量的约三分之一,其余热量由碳水化合物提供(约200~300克主食)。同时,搭配适量水果、蔬菜及维生素、微量元素,有助于维持营养均衡。

2.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坚持体育锻炼

对于久坐办公族或脑力劳动者而言,规律作息、定时饮食、劳逸结合尤为重要。建议每天进行3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有助于促进脂肪代谢,增强心肺功能。

3.定期体检,及时掌握健康状况

定期体检是预防高脂血症及其并发症的关键。通过检测血脂四项(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等指标,可以早期发现异常并采取干预措施。

4.必要时进行药物干预

对于通过饮食和生活方式调整仍无法有效控制血脂的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降脂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包括:非诺贝特(降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常用剂量0.2g/日)、洛伐他汀(降胆固醇效果显著,20mg/次,1~2次/日)、阿托伐他汀(新一代降脂药,兼具降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作用,20mg/日)、维生素E烟酸酯(降脂兼有扩血管作用,0.1g/次,3次/日)、糖酐酶(降胆固醇并激活脂蛋白酶,0.15g/次,3次/日),以及降脂灵、血脂康、脂必妥等辅助药物。

Keepmoving2025-07-28 12:16:10
评论(0)
评论前需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