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急救常用药物及处理措施
心脏骤停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及时使用正确的抢救药物并配合心肺复苏等措施至关重要。常用的抢救药物包括肾上腺素、多巴胺、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素、5%碳酸氢钠,以及生理盐水和乳酸林格氏液等补液药物。
常用抢救药物及其作用
1.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是心脏骤停抢救中的首选药物。它能够同时激活α和β受体,尤其在心肌表面丰富的β1受体中,可以显著增强心肌收缩力,提高心输出量,从而帮助恢复心脏功能。
2.多巴胺、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素
这些药物主要通过收缩外周血管来维持或提升血压,保证重要器官的血液灌注。在心脏骤停或心肺复苏过程中,保持血压稳定对于维持生命体征具有重要意义。
3.5%碳酸氢钠
心脏骤停后,患者可能出现乳酸堆积、二氧化碳潴留,进而引发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此时使用5%碳酸氢钠静脉输注,有助于纠正酸碱失衡,改善组织氧合。
4.补液药物:生理盐水与乳酸林格氏液
在实施药物抢救的同时,应尽快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进行补液治疗。生理盐水和乳酸林格氏液是常用的液体,有助于扩充血容量,维持循环稳定。
综合抢救措施
除了药物治疗,心脏骤停的抢救还需配合心肺复苏(CPR)和人工通气。院内抢救通常包括胸外心脏按压和使用简易呼吸器进行人工通气,以维持心脑等重要器官的供氧。
抢救效果评估标准
抢救成功与否需通过多项指标进行评估,包括:自主心率恢复、大动脉搏动可触及、心音出现、自主呼吸恢复、意识状态改善、瞳孔由散大转为缩小,以及患者能按照医嘱进行肢体活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