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CAB的含义及操作要点解析
在心肺复苏(CPR)中,CAB分别代表C(胸外心脏按压)、A(开放气道)和B(人工呼吸)。这一顺序是目前国际上普遍推荐的心肺复苏操作流程,旨在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存活率。其中,C代表胸外心脏按压,是恢复血液循环的关键步骤;A代表开放气道,确保呼吸道通畅,为后续通气提供基础;B则指人工呼吸,包括口对口呼吸、使用球囊面罩辅助通气等方式。
胸外心脏按压为何排在首位?
将胸外心脏按压放在心肺复苏第一步,主要基于对心脏骤停原因的分析。据统计,约70%-80%的心脏骤停是由心脏本身疾病引发的,例如心肌梗死或严重心律失常。在这种情况下,心脏突然停止有效搏动,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中断,心肌组织迅速进入缺血状态。
有效按压是复苏成功的关键
为了尽快恢复心肌的血液供应,必须立即进行高质量的胸外心脏按压。有效的按压应达到一定的深度和频率,通常建议按压深度不低于5厘米,频率控制在每分钟100至120次之间。按压过快会降低胸腔回弹效果,从而影响灌注压,不利于血液流动。
开放气道与人工呼吸的配合
在完成高质量胸外按压的同时,必须同步进行气道管理。开放气道常用的方法是“抵额抬颏法”,即一手按住患者前额,另一手抬起下颌,使头部后仰,从而解除舌根后坠对气道的阻塞。
紧接着是人工呼吸的实施,可采用口对口人工呼吸,也可使用球囊-面罩装置进行辅助通气。这两种方法都能有效提供氧气,帮助维持患者的氧合状态,与胸外按压配合使用,形成完整的心肺复苏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