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健康>恢复

心脏骤停为何需要及时除颤?

心脏骤停的常见原因

心脏骤停是一种突发且危及生命的情况,其成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脑源性、心源性和肺源性三大类。其中,心源性心脏骤停是最为常见的类型,占据了绝大多数的临床案例。

心源性心脏骤停的分类

心源性心脏骤停又可以细分为以下两种主要情况:

1、室颤与心律失常:这是指心脏电信号紊乱,导致心室无法正常收缩泵血,常见的是心室颤动(简称室颤)。

2、心脏骤停与窦性停搏:这种情况下,心脏的起搏点(窦房结)停止工作,导致心脏完全停止跳动。

为何除颤在抢救中至关重要?

在所有导致心脏骤停的原因中,室颤所占比例相当高。这类患者的心脏虽然暂时停止了有效泵血,但其心肌本身可能并未完全失去功能,只是处于一种电活动紊乱的状态。

此时,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进行电除颤,能够通过电流瞬间“重置”心脏的电活动,使其恢复正常节律。这一过程是抢救成功的关键环节。

除颤对抢救成功率的影响

研究表明,在心脏骤停发生后的“黄金四分钟”内进行有效除颤,患者的生存率将显著提高。AED的快速使用不仅可以恢复心脏的正常搏动,还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脑部和其他器官的缺氧损伤。

因此,在急救过程中,尽早识别是否为可除颤心律,并及时实施除颤治疗,是提升抢救成功率、挽救生命的重要措施。

夏微凉2025-07-29 10:15:24
评论(0)
评论前需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