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健康>恢复

心肺复苏有效的判断标准及后续处理

心肺复苏有效的判断标准主要依据在实施CAB(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以30:2的比例完成5个循环后,暂停操作,迅速评估患者是否出现以下有效指征:

关键有效指征

1、颈动脉搏动恢复

施救者应轻触患者颈动脉,判断是否出现规律性搏动。这是判断心肺复苏是否有效的最重要指标之一。

2、自主呼吸恢复与胸廓起伏

观察患者胸部是否有自然起伏,同时注意是否有呼吸动作或气体交换迹象。自主呼吸的恢复表明肺部功能正在逐步恢复。

3、瞳孔变化:由散大缩小

原本散大的瞳孔出现缩小,提示脑部供血有所改善,是心肺复苏起效的重要神经反射指标。

4、皮肤颜色与末梢循环改善

患者面色、口唇及四肢末端由苍白或青紫逐渐转为红润,说明血液循环正在恢复。

综合评估与后续处理

如果上述四个方面出现明显改善,通常可判断为心肺复苏有效,此时可适当暂停按压,但仍需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同时,应立即启动进一步生命支持措施,包括监测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及患者是否出现肢体活动等反应。

即使心肺复苏初步有效,也必须尽快将患者送至医院进行高级生命支持治疗,如气管插管、除颤、药物维持等,确保维持稳定的生命体征,防止再次发生心脏骤停。

北极星的眼泪2025-07-29 10:29:55
评论(0)
评论前需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