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植入起搏除颤器后的护理与注意事项
心脏内植入起搏除颤器,也称为皮下植入式除颤器(S-ICD),是一种用于预防恶性心律失常引发猝死的医疗设备。术后护理和日常注意事项对患者的康复和设备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术后伤口护理与感染预防
皮下除颤器的植入属于外科手术操作,设备被放置在皮下并通过缝合固定。因此,术后应特别注意手术部位的清洁与护理。若出现红肿、发热、疼痛等局部炎症反应,应密切观察皮下囊袋部位的皮肤颜色和温度变化,及时就医以防止感染扩散。
设备异常信号识别与应对
植入除颤器后,若患者在胸前区域感受到明显的冲击感、捶击感或类似拳击的不适,这可能是设备在进行异常放电或误启动。此时应立即前往医院进行检查,评估设备是否处于异常工作状态。
除颤器功能与日常监测
皮下植入的除颤装置在发生室性颤动等致命性心律失常时,能够迅速进行电击除颤,起到挽救生命的关键作用。该设备同时具备起搏和除颤双重功能,是一种高度智能化的医疗装置。
定期复查与设备调试
患者在植入除颤器后,需定期前往医院进行设备功能检查,确保其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设备参数,以优化其对恶性心律失常的识别与干预能力,同时延长电池使用寿命,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
识别设备异常放电情况
如果设备出现频繁放电或误放电现象,可能提示心律失常加重或设备设置不当。此时应及时就医,由专业人员进行心电图监测和设备数据分析,以排除设备故障或程序设置问题。
总之,植入起搏除颤器后,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剧烈撞击植入部位,定期复查,密切关注身体反应,确保设备稳定运行,为心脏健康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