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健康>恢复

心脏骤停是否具有致命风险

心脏骤停是一种极其危险的急性心血管事件,具有极高的猝死风险。它属于危及生命的严重心律失常疾病,一旦发生,若未及时救治,极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导致死亡。

心脏骤停的发病机制

心脏骤停通常发生在患有严重基础心脏疾病的患者身上,例如缺血性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长QT综合征等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这些疾病会显著增加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风险。

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

心脏骤停时,患者可能出现多种严重的心律失常,包括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室颤)、心室扑动等。这些异常心律会导致心脏无法有效泵血,进而引发全身组织器官的缺血和缺氧。

心脏骤停对身体的伤害

由于心脏骤停导致的血液循环中断,各个重要器官都会受到影响,尤其是大脑对缺氧极为敏感。脑组织在缺血超过4分钟后便可能出现不可逆损伤,而若超过10分钟仍未恢复心跳和呼吸,死亡率将显著上升。

及时救治的重要性

因此,心脏骤停发生后的黄金抢救时间非常有限。现场立即进行心肺复苏(CPR)以及尽早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进行除颤,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意从容2025-07-29 11:27:22
评论(0)
评论前需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