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并伴有斑块形成意味着什么
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伴斑块形成是颈动脉超声检查中常见的医学描述,通常提示患者的颈动脉已经出现一定程度的血管病变。这种病变主要表现为颈动脉内中膜的脂质沉积和增厚,当内中膜厚度超过1毫米时,即可被诊断为动脉硬化。
动脉硬化的定义与斑块形成
动脉硬化是动脉壁变厚、变硬并失去弹性的病理过程,常见于中老年人群。当颈动脉发生硬化时,其内膜会逐渐堆积脂质、胆固醇、钙质等物质,形成所谓的“斑块”。斑块的出现不仅意味着动脉硬化的进展,还可能引起血管腔的狭窄,影响血流。
狭窄程度与临床症状的关系
如果斑块引起的血管狭窄程度低于50%,通常患者不会出现明显症状,这种情况可以通过内科药物治疗进行控制。常用的治疗手段包括服用他汀类降脂药、抗血小板药物以及控制血压、血糖等综合干预措施。
何时需要手术干预
当狭窄程度超过50%时,若患者出现如头晕、眼前发黑、晕厥等症状,或既往有脑血栓病史,建议考虑手术治疗。循证医学研究表明,这类人群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显著升高,及时干预有助于预防严重并发症。
严重狭窄的处理方式
如果颈动脉狭窄程度超过70%,无论是否有临床症状,都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目前常用的手术方式包括: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这两种方法都能有效缓解狭窄,改善脑部供血,降低脑卒中的发生风险。
结语
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伴斑块形成是脑血管疾病的重要预警信号。早期发现、定期复查以及根据狭窄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对于预防脑卒中具有重要意义。建议高危人群定期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做到早发现、早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