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健康>恢复

脑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病因与病机解析

脑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病机概述

脑动脉粥样硬化在中医理论中常被视为一种本虚标实的疾病。从病因病机角度来看,现代中医普遍认同其核心病机在于脾肾两虚,同时伴有痰浊和血瘀的病理产物积累。

脾肾功能失调与痰瘀生成

根据中医五行理论,脾属土,主运化;肾属水,主水液代谢。脾在维持水湿运化方面起着关键作用,而肾则负责水液的调节与排泄。当脾的功能受损,脾主升清、主运化的能力减弱,就会导致水湿代谢失常,从而产生痰浊、血瘀等病理产物。这些异常物质在血管中沉积,最终可能引发脑动脉粥样硬化。

饮食结构与后天因素的影响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多数家庭日常饮食中富含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如鱼、肉等,这些在中医中被称为“肥甘厚腻”之品。这类食物虽然具有一定的滋补作用,但同时也增加了脾的运化负担。脾的消化、吸收及代谢功能若无法有效处理这些营养过剩的物质,便容易导致痰湿内生、血液黏稠度升高,进而诱发血管病变。

总结与中医调治思路

综上所述,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脾肾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同时受到饮食结构、生活方式等后天因素的显著影响。在中医治疗中,应注重健脾益肾、化痰祛瘀的综合调理,以恢复机体的代谢平衡,防止血管病变的进一步发展。

山锣2025-07-31 11:04:58
评论(0)
评论前需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