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心动过速常见病因解析
室性心动过速是一种起源于心室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其发生机制复杂,涉及多种心脏疾病及其他系统性因素。了解其常见病因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冠状动脉疾病与室性心动过速
在所有室性心动过速的病因中,冠心病是最为常见的诱因之一。无论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心肌梗死,还是陈旧性心肌梗死后遗症,都可能引发心室电活动的紊乱,从而导致室速的发生。尤其是心肌梗死后形成的心肌瘢痕组织,容易成为心律失常的折返路径。
心肌病相关性室速
扩张型心肌病
扩张型心肌病常导致心脏扩大和心功能下降,心肌纤维排列紊乱,易引发恶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心动过速。
肥厚型心肌病
肥厚型心肌病由于心肌异常增厚,影响心室的电生理稳定性,增加了室速的发生风险。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是一种以右心室心肌被脂肪或纤维组织替代为特征的遗传性心肌病,极易引发室速,尤其在年轻人中较为常见。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部分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均正常,却仍然发生室性心动过速,这类情况被称为特发性室速。其发生部位多位于右心室流出道、左心室间隔区域以及主动脉窦部,通常预后较好,但需排除其他潜在心脏疾病。
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
某些室性心动过速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属于心肌离子通道疾病。例如,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等,这些疾病会导致心肌细胞离子通道功能异常,从而引发致命性心律失常。
药物与电解质紊乱诱发室速
一些药物或毒物也可诱发室性心动过速。例如洋地黄中毒可导致房室传导阻滞及室性心律失常;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胺碘酮使用不当,可能延长QT间期,引发尖端扭转型室速。此外,严重的低血钾也会引起继发性的QT间期延长,进而诱发恶性心律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