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最常由哪些因素引发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是一种起源于心室的异常电活动,通常发生在希氏束分叉以下部位。这种心律失常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其发生机制和诱因多种多样,既有功能性因素,也有器质性心脏疾病的影响。
良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常见诱因
在临床实践中,约有10%的室性心动过速病例属于良性类型,通常不伴随明显的心脏结构异常。这类心动过速多见于情绪波动较大、过度劳累或精神紧张等生理应激状态下。此外,单纯性高血压患者在血压波动时也可能出现此类心律失常。
器质性心脏病与室性心动过速的关系
绝大多数(约90%)的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存在器质性心脏病基础。在这些病例中,最常见的病因是冠状动脉疾病,尤其是既往发生过心肌梗死的患者,其心室组织可能出现瘢痕或电生理异常,从而诱发心律失常。
心肌病是重要诱因之一
除了冠心病外,各种类型的心肌病也是室性心动过速的重要诱因。其中,扩张型心肌病和肥厚型心肌病尤为常见。这些疾病会导致心室结构改变和电活动不稳定,从而增加心律失常的发生风险。
其他非结构性心脏因素
除了心脏本身的器质性病变外,一些全身性因素也可能引发室性心动过速。例如,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低镁血症)会显著影响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增加心律失常的发生概率。
药物中毒与心律失常
某些药物的使用不当也可能诱发室性心动过速,其中以洋地黄类药物最为典型。例如,地高辛中毒时,心肌细胞对钙离子的敏感性增加,容易引发自律性升高或传导异常,从而导致心律紊乱。
其他潜在诱因
二尖瓣脱垂综合征也被认为是引发室性心动过速的一个相关因素。该病症可能通过影响心室电活动的稳定性,进而诱发心律失常。